▲喵喵喵挖出來的新生手冊
因為年紀快接近50歲,想要把人生幾個重要時刻記錄下來,不然愈老的時候就愈記不得,而且我相信一件事,人生所有的成果都是每一個重要時刻串連著下一個,最後成為最獨特的自己。如果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幫助到你的話,也算是我寫這些回憶很棒的外部效益。
既然這是我自己的電子報,就從我創辦人生第一個電子報-台科大頭殼大聲報開始好了:
我在唸高雄工專五專土木工程系的時候,其實對土木工程的興趣就不大,但對電腦很有興趣,特別是PChome雜誌,我記得在高雄工專對面的金石堂買到PChome創刊號的時候,簡直愛不釋手,一些電腦軟體的學習都是在上面學到的。我一直都在想,如果以後可以去PChome雜誌當技術編輯,那就是我人生的理想職業了!
19歲的時候來到台北沒離開原本專業、依然念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這個學校很多的地方都不斷地衝擊我的神經,這次不談。我在二技二年級的時候在想一件事,這可能是我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年,把這一年拿來準備研究所考試實在太浪費了,可以做些什麼有趣的事情那該有多棒!
心裡有個渴望、而且沒人做就是機會
當時網路還不興盛、我常在校園裡看布告欄看有沒有好的演講或活動可以參加,還會跟好友明達比聽完演講誰第一個舉手問問題。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每一週來布告欄抄寫這些資訊用電子報的形式寄給大家,那不就很方便嗎。
我愈想愈覺得這個想法可行,那先去台科大課外活動組問問看有沒有類似的社團可以參加。當時課外活動組組長說以前台科大有校刊社,但印製幾期後因為沒有人參與就停刊了。在二十多年前幾乎以理工科系為主的台科來說,沒人做校刊實在是非常合理。
開始煮石頭湯
如果沒有類似的社團那我就自己來做吧!第一件事就去了學校的書店找書來來研究怎麼發電子報,買了二本書後就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慢了,找會得人來做會更快。我去找了二個以前在高雄工專的學弟,我在高雄工專畢業之前把所有的考試參考書都送給他們,結果他們兩個也都順利地考上台科大,更有緣分的是,他們還很擅長寫程式,其中一位到現在還是我的好朋友小武。
小武聽了我的想法後覺得可行,他也可以來寫電子報的HTML Code,但還缺設計的人才。找人的話我沒什麼管道,那不然去學生餐廳前面發傳單招人好了,課外活動組組長答應讓我免費用印表機,那時也一個商設系的學生願意幫我做傳單,印了幾百份後就在學校一餐前面發了一個禮拜。
成為學生會附屬組織
在弄這個電子報的時候,我就很避免創立社團,因為我那時也有同時加入當時的基督教團契社團,每年為了做社團成果報告要弄帳目等文書事情弄得很累。我心想最好的定位就是成為台科大學生會的新聞部,這樣我做這件事師出有名,而且又不弄這些文書工作。
當時學生會在學校舉辦了二天的訓練營,只要是社團成員都可以參加,我趕緊報名參加因為最後一個議程是大家來提案,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提給學生會,通常這個時間點一開始都是沒人舉手的,我趁此上台大書特書學校需要一個電子報的重要性,特別是學生會就該成立。
我說完還立刻問了台下有沒有同學願不願意加入,神奇的時刻出現了,thea喵喵喵和達昌就舉手願意加入,會後我很開心地跟他們約第一次的討論時間,結果因為當天學校在放柯南的電影他們兩位就馬上放我鴿子,但我當時沒有脾氣只想成事,又約下個時間就兜在一起了。
包括粉圓、阿康和小內之後幾位很重要的成員就一起加入了其實還有一些成員。當時我真的找人有點找到瘋狂,我甚至在上其他學系的課時,趁下課十分鐘的時間就問幫邊的同學要不要加入台科大電子報。
和會長的默契
學生會長聽完我的陳述後就跟討論具體事宜,我跟當時的會長說你只要給我「新聞部部長」的名義,其他都不要管、也不用給我錢、但我也不要承擔其他文書工作。會長當然答應,對他來說都是多賺的。
事實上後來台科大電子報在學校滿成功的,原本會長還要將當年可以給的大功給我,但是會長在當年爆出了貪污學生會財務的醜聞,所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找到根據地
電子報一開始用開放軟體裝來測試、就是用我的桌機來發,桌機就在我的宿舍裡,但我的宿舍是六個人擠一間超擁擠的5坪空間,要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干擾到其他同學,我想需要一個社團辦公室。
我去問學生會,學生會說這需要跟課外活動組申請,最好寫一份企劃書。這是我人生第一份的企劃書,過去完全沒寫過,幸好同宿舍有一個建築科保送營建系的同學雷吉,他常常比建築比賽就給我他的比賽的企劃書當參考。我用二天的時間寫完後就去找課外活動組組長。
組長看完企劃書覺得我一個營建系的學生還在弄這個東西很特別,他說他也沒有多的辦公室可以給我,但是餐廳衛生檢查小組他們有一個辦公室,是放他們的檢查表格的,可不可以協調一起使用這樣。
我聽完以後非常開心、自己以為這樣就可以用辦公室了,找了一天去課外活動組拿鑰匙、當天組長不在裡面的承辦小姐就直接給了我鑰匙。有了辦公室後就跟成員們開始油漆、我自己墊錢買巧拼就弄出了一個辦公室。
在油漆的時候衛生檢查小組剛好回來放檢查文件,他對我們說學校怎麼那麼好還幫他們整理辦公室。我直接說課外活動組要把這個辦公室給我了,請你們趕快找時間把文件搬走。
其實這樣嚇唬人真的不好,但當時他們竟然拜託說,不然就留一個櫃子給他們放檢核文件,其他空間全部都給我使用。我心裡想這筆談判太好了,就這樣我得到了這間辦公室。期間還有辦公室太熱需要冷氣,學校有一個老師剛好在賣二手冷氣,也在我們的熱情下送給我們了。
電子報系統
在那個時候連部落格系統都沒有,每封電子報都是HTML手刻、照片也是我動用鉅資5000元、買了一台當時最高100萬像素的二手數位相機拍出來的。而且電子報發送的檔案我記得不能超過150K不然就發不出去。
這時候小武就跟我說他要寫一套程式,只要匯入文字和圖片就會自動排版好然後發報,取名為「MakePaper」。當時軟體做好一瞬間現在回想都覺得很感動,雖然後來發報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還是手修很多遍,但這不就是Web2.0的雛形嗎?只不過我那時候沒有那樣的概念,也沒想要擴展出台科大以外的學校,簡單來說還沒有真正的網路思維。
▲喵喵喵挖出來的第八期封面
電子報通訊錄
有了人、發報基地後、建立電子報程式系統、甚至課外活動組還幫我聯絡可以使用計算機中心的資源,但我還缺一個關鍵資源,沒有全校學生的通訊錄。
照理說學生會應該要有但事實上沒有,在左右打聽之下發現是畢聯會才有全校學生的Email通訊錄,畢聯會長剛好跟我住同一棟宿舍,我連拜訪都來不及就先打電話給他詢問,結果得到超正面的回覆願意將全校所有學生的Email都給我使用。再發報幾期後我也見到了校長,願意將全校教職員的Email給我發報。
The Road Not Taken
以上就是正個台科大電子報(頭殼大聲報)創立的過程,這份電子報後來還發生很多事,包括我代表全校去採訪李遠哲教授、畢業典禮那天我還在訪問應用外語系院長、畢業後接手的明達使用電子報媒體的力量阻止學校的草皮改建為停車場等,真的我人生重要的時刻之一,當然後來我退伍後去年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以及參與創立Engaget中文版、Cool3c網路媒體都是從這個電子報起源的,總之感謝20歲那個走過學校布告欄、興起做電子報的自己。
看完最小的創業日記,可以再看一篇最大的….
張忠謀自傳(下)讀後感 不當高階經理人也受用無窮
▲張忠謀在接受史丹佛但學工程學系「工程英雄」殊榮時,和時任史丹佛大學校長John L.的對談,主持人還是皮衣怪客黃仁勳。對談內容可看我翻譯的文章「臉書、Google看過來!「平台」的核心價值,台積電早在30年前就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