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Comments
User's avatar
Lex's avatar

我自己解讀私校是對同學做篩選,現在社會這麼亂,會遇到什麼奇怪的同學和家長,很難預期,國小國中都是學區就讀,沒篩選過,很難保證會不會遇到奇怪的人。認識不同的同學和家長,可能也是另一個目的,階級複製這件事,其實走到哪裡都一樣,少不了。

另外,私校篩選過的學生,老師也比較好教,很難想像當年國中A段班和B段班混在一起上課,老師不知道到底要照顧想念書的學生,還是滿足只是想混文憑的學生。如果私校入學考試先篩選過,選出想念書的學生,老師會比較好教,家長和老師對唸書與否的觀念也比較一致。

另外學以致用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很多基礎知識都是先學先背,學的時候不見得知道這個知識未來有什麼用,也不是很理解,但是等到自己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當初學這些知識還是蠻有用的。大致上是 "書到用時方恨少" 的概念,至於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我也深深這麼覺得,但是這個體制下個人沒辦法做什麼改變,只能私底下讓小孩去補習補足體制內不夠的部份。

Expand full comment
atticus wu's avatar

感謝你寶貴的意見!

Expand full comment
Nick Yang's avatar

台灣不是已經少子化了嗎?學校每班的學生人數應該比以前少很多了,照師生比來看,學生得到的關注應該相對多。可以肯定的是,私校可以提供比較好的硬體設備、更好的師資,師生比跟更豐富的學習環境。我想送私校的爸媽大概想,與其課後或週末再送才藝班,私校大概可以全包。

公校的學生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家長不容易控制小孩跟什麼樣的人互動,所以進私校大概有某種程度的篩選,因為可以負擔得起私校學費的家庭,代表學生的家庭背景都有一定的社經地位。

你列的學校,說不定是主打學生未來以出國讀大學為目標。很多年前(快20年了吧)有去上德文課,同班一位同學也是讀你列的私校之一,他就是想高中畢業後,去德國讀大學。

Expand full comment
Vivi Chen's avatar

很喜歡這篇,謝謝顯二哥的長文,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就是送私小,確實也是想省事,畢竟一般上班族真的很難下班後在做好應付校內的課後輔導。

但我非常認同AI對於時代之改變,我自己某種程度也是受益者(?),在資訊落差跟自己確實對於AI寫程式有著天生熱情下,我自覺有很大的改變,更是深感現在的考卷對於孩子未來面對的一切是完全騷不到癢處。如何讓孩子保有自主學習的動機也一直有意識地謹記在心並轉換可能,也希望可以保持下去~~ 期待顯二哥更多親子議題文🫶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