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女兒Lily最近開了畫展,以17歲年紀就能獨立開展,加上母親的演藝圈的影響力以及父親的財力,一開展所有的作品就全數賣光。藝術圈和網路社群紛紛討論,這些作品到底算不是算藝術,如果Lily沒有那麼好的身家,不要說賣掉作品了,連開展都不可能。但也有聲音說道,事實上作品就是賣完了、而且藝術本來就是需要資本和聲量的挹注才會完成,這正是台灣藝術圈所需要的。
Lily的創作到底是不是藝術?
如果不經過大家這樣的議論,Lily的創作其實充其量就是作品而已。但經過大家的議論之後,Lily的作品已經乘載了一個概念「先天有小S女兒的光環下,所以才這麼好賣,這算是藝術嗎?」、「台灣的藝術圈真辛苦,如果沒有這樣的光環加持,就算再多努力投入創作也沒人知道」。
當Lily的作品乘載了「創作透過先天家世背景的加持完成銷售,到底算不算藝術,特別是在台灣。」這個討論時,Lily的作品就是藝術了。因為藝術就是引發人們思考的引信,就是一個實體的NFT。
作品其實是藝術家等待觀看者開啟對話的起手式
之前我看藝術作品的說明時,最討厭的一種論述是「每個人對這個作品有不同的詮釋,所以作品不需要說明更多」。我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作品如果不明白表達創作的意涵,那觀看者如何理解後與之對話呢?
▲杜象的「噴泉」一擺出來,觀看者就有好多話可以跟創作者說了,例如:「這也算是藝術?」
藝術就引信Trigger
過去的藝術告訴我們什麼是人類技術的可能性(把畫畫得如此真),突破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印象派教我們看光和對比、立體派將所有最好的畫面攤開在一個平面下)。現代的藝術則是一個引信,把這個引信丟出來後,再由人們的討論和行動塑造成事件,再回到這個作品變成一個人類思想的紀錄。
Bansky在「在垃圾桶中的愛」
最知名的街頭塗鴉藝術家Bansky在「在垃圾桶中的愛」這幅畫的畫框加入了碎紙機的機關,在拍賣場時拍賣畫作時啟動機關將作品切碎一半,讓拍賣場所有人員驚嚇,以諷刺藝術創作成為資本市場的玩物。但諷刺的是,因為這件作品承載了這個事件與思考,畫作的價格不降反升,在第二次賣賣中價格已經從4100萬台幣提升到7.2億台幣。
這個作品對資本市場越是諷刺,拍賣價格就愈高。到底是藝術家對資本藏家的嘲諷還是拍賣會精心安排的一場大戲不得而知,但一定是當代最強的行動藝術之一。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以及救世主
蒙娜麗莎是被偷了以後才有了名氣
▲1914年1月4日,《蒙娜麗莎》重回巴黎羅浮宮。
當然達文西在《蒙娜麗莎》中的暈塗法(Sfumato),確實展現出人類創作上的高超技藝,也肯定能在藝術史上留名。但是當《蒙娜麗莎》在被偷走之前,這幅畫其實沒那麼知名,一直都被放在羅浮宮的一處角落中,當然也不是鎮館之寶,更不是目前人類認知最知名的畫作。
114年前、1911年8月21日,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從巴黎盧浮宮被盜,震驚全球。這幅畫由義大利工匠文Vincenzo Peruggia偷走,他認為此畫屬於義大利,應歸還故土。佩魯賈潛入盧浮宮,趁夜將畫從框架中取出,藏於外套下帶離。盜竊後,盧浮宮閉館一周,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甚至連詩人阿波利奈爾和畫家畢卡索都曾被懷疑涉案。
《蒙娜麗莎》失蹤兩年多,直到1913年佩魯賈試圖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將畫賣給古董商時被捕。畫作最終於1913年12月歸還盧浮宮。
此事件不僅讓《蒙娜麗莎》聲名大噪,隨著時間的前進聲量不減而升,可說是人類史上最知名的藝術品。《蒙娜麗莎》不僅乘載了高超的創作技藝,還乘載了義大人人為了不讓作品流落法國、不惜犯法也要偷回國家、激起了人們對這個作品無比的好奇。這些人性都印刻在這幅畫作上。
救世主承載了失而復得、真假、人為修復、藝術拍賣公司的手法以及再度消失的神秘
達文西的救世主承載的人們的討論與爭論,我認為不輸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因此,不論這幅畫是不是達文西親繪,都已經是確確實實的藝術品了:
真偽爭議:
修復後的畫作展現達文西的暈塗法(Sfumato)和《蒙娜麗莎》及《施洗者聖約翰》相似。溫莎堡藏有與《救世主》相關的達文西草稿,1650年文森斯勞斯·霍拉(Wenzel Hollar)的蝕刻版畫也與其構圖一致,這些證據支持真跡說法。
部分專家認為畫作風格與達文西其他作品在人物比例與面部特徵上不完全一致,且多次修復可能掩蓋原始筆觸。2021年,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在展覽圖錄中將《救世主》(庫克版本)列為「歸屬作品」,暗示非達文西親筆,推測加奈版本(Ganay version)更接近原作,引發激烈爭議。巴黎盧浮宮2019年達文西逝世500周年展覽也未展出此畫,顯示對其真偽的保留態度。
修復爭議:
修復過程被批評過度干預,特別是耶穌面部與頭髮的重繪,可能改變原作風貌。莫德斯蒂尼堅稱修復保留了達文西的筆觸,但部分學者認為修復使真偽鑑定更困難。
畫作胡桃木畫板因木材缺陷斷裂,早期修補與覆蓋顏料也影響鑑定,增加了爭議。
拍賣與天價成交:
2013年,畫作以1.27億美元售予俄羅斯收藏家德米特里·雷博洛夫列夫(Dmitry Rybolovlev)。2017年11月15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救世主》以4.5億美元(含手續費)成交,創下藝術品拍賣最高紀錄,買家據傳為沙烏地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雖官方稱為沙特王子購得,但目前已經不知道這幅畫的去向。
失蹤與去向:
拍賣後,《救世主》原定2018年於阿布達比盧浮宮展出,但展覽無故取消。2019年有報導稱畫作存放於穆罕默德王儲的遊艇上,後又傳可能藏於瑞士日內瓦,至今未公開露面。其下落不明進一步加深了神秘色彩與爭議。
非常推薦大家觀看這部紀錄片《消失的達文西》,在公視+上就可以免費收看。
當然Lily的作品乘載人們的思想並沒有Bansky和達文西這麼偉大,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我願意大聲的說,Lily的這次作品就是藝術,下一次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