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療法教授韓丁格寫的著作《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是我看過眾多教養相關書籍最好的一本、也是最薄的一本,正文只有123頁,卻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想要讓孩子到成人之前,擁有什麼樣的東西呢?不是很好的學歷和成績、也不是專業的技能,能夠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並能包容是我認為最重要的裝備。
韓丁格博士認為一個人能夠有自我價值感,來自五根支柱,其中包括:
正向的人際關係
「我有能力做到」的自信
目標和價值觀的指南針
正面的自我感覺
對生活的喜悅和熱情
我想要加上自我的經驗和書上的說明來講述這五根支柱,我的孩子快要9歲了,成為成人剛好在一半的路程上,我想要以此和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第一根支柱「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
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
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是透過正向的溝通建立起來的。
因為小孩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在家裡你和家人如何溝通、小孩就會開始模仿。我有時和太太就會認真討論一件事情時,我會試著講出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這樣小孩就開始學會Why。
例如我最近認真跟他說為什麼20年前的豆漿5元,現在25元,還加上我阿姨給我20元買早餐,我會用5元買豆漿、用5元買包子,然後留下10元買我喜歡的東西。我太太就會說他會把10元還給阿姨以及為什麼,這就是一種正向對的話。
我喜歡多聊自己的童年給他聽,因為他正在童年,這樣他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接著如果我小孩開始表達他的想法時,我就會停下來讓他說,不論他說的對的、歪的、奇怪的,都會讓他說完,不要批評。如果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不一樣,我會說如果我的話會這樣做。如果他的說法我認為是不對的,我會說我認為這樣的想法不對,因為如何,你覺得呢?
講述為什麼是很重要的,讓小孩能繼續說下去也和重要。不過這是生活、生活沒辦法每個動作都像教科書一樣精準,所以掌握核心就好,我的核心依然是「小孩子是模仿我們長大的,那我們要說的做的他正在看」。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接受的教育
我在另一本書《異數》中讀到,奧本海默身在一個住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菁英家庭中,他沒事就喜歡在中央公園旁邊撿石頭,而且愈來愈有興趣。
他的父親鼓勵多深入探討一點,有問題的話可以寫信給大學教授討論。奧本海默真的這麼做了,不僅和教授通信,最後還參加了研討會發表。
我的孩子小一去台南自助旅行回來後,她就喜歡上了劍獅,每天一本書的閱讀中終於拿到了他想要的「劍獅擒魚」繪本。我讀完後她覺得為什麼太極圖裡頭的黑魚(陰)和白魚(陽)一個是冰一個是火,她覺得應該要相反。
我先鼓勵去問導師,因為導師也是國文老師,結果老師說也不知道。我就說那我們寫信去問作者和出版社,結果出版社信誼基金會回信:
謝謝可愛的小讀者來信,將《劍獅擒魚》中的黑、白二魚,以冰塊(雪)黑炭來比喻,用顏色來分也蠻貼切的哦。
針對黑白二魚,在本書故事最後作者的話中有提到—《劍獅擒魚》便是以東方常見的圖式─太極圖─所創作的故事。
太極圖,是中國古代先民探討宇宙人生變化所發展出來的圖式。在這個圖式的中央,以曲線畫分成一白一黑,
分開的兩邊形狀非常像魚,所以太極圖又俗稱「陰陽魚」。白代表陽,陽又可代表天;黑代表陰,陰又可代表地。
也像是
白代表陽,像有太陽的日子 所以會較熱,當白魚(熱)跳進井裡,水馬上就滾燙
黑代表陰,像陰天沒有太陽 所以會較冷,當黑魚(冰)跳進井裡,水馬上就結冰
我認為當孩子有一個興趣和好奇的時候,我們就跟著他在前進一步,如果可以和大人也認真聊聊的時候,他們會認為真的是可以聊的。
▲「劍獅擒魚」有趣繪本
開心和獨特性
我在觀察孩子做了什麼、想了什麼和說了什麼時,如果孩子表現出獨特性,我就會抓住這件事跟他說你很認真做了這件事、而且跟其他人不一樣很特別,你這一點很棒。
有一次孩子在學校學習食農教育種草莓,她發現自己的草莓不見了,下課後就跟我聊起了這件事,我說你會想要怎麼處理呢?結果他自己推測出可能拿走草莓的同學,隔天決定要跟他講這件事。我再問那你要同學怎麼做?她說他請家裡拿一顆草莓給他就好了。
這個簡單的行為,有想法、有推論、有執行、有割捨(他自己努力種的草莓),最後也成功拿回一顆草莓吃。我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代愛表她是有能力完整處理完一件事的,往後就鼓勵他自己做到。
當他拿回草莓的時候,我也跟著她一起開心,讓孩子知道「你和他相處開心的時候」。
孩子就是孩子,當然也會犯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大人要努力不要把情緒提上來,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做犯錯後的補償。孩子把杯盤打破了,大人不要馬上生氣,而是學習讓他也一起收拾。孩子和朋友吵架了,大人也不要馬上生氣,而是先聽他們怎麼說,再問他們怎麼做,做後帶著他們一起做。
這裡也鼓勵自己一下,爸爸你也很努力,大家都有做到喔!
人的四種性格
韓丁格博士可以因為孩子的性格,找出好的互動方式:
關係型:原本就喜歡說話,跟他們聊「你家天過得如何?」、「你和朋友相處得好嗎?」、「你感覺怎麼樣」,他們就很喜歡跟你聊。
行動型:喜歡做事,可以跟他們聊「你完成了什麼」、「做了什麼?」、「你準備做了什麼」,他們會很樂意回答。
思考型:他們喜歡談論自己的計劃和想法,如果你問他「這件事好還是不好」、「這本書好看嗎?」,他們就會變得活潑而善於表達。
如果覺得你和孩子間很難聊,或許可以想一下他是哪種類型的人喔!我孩子比較偏向思考型,特別對食物會表達哪裡好吃,以及好吃的原因是什麼。
▲這三種性格接下來會發展出不同的人格,這個之後的文章再分享。